河北质量文化网-河北省质量文化协会 今天是:

  首页 >> 质量要闻

中国如何走向质量型增长
文章来源:河北质量文化网-河北省质量文化协会 | 发表时间:2017/7/14 | 点击率:

    每年两会过后,经济学都会随之引起一系列新的现象:新的政策设计、新的调控思想,甚至应用而生了一批新的学术术语,频频发表于各大报章杂志和媒体论坛。
  然而,年年岁岁论相似,岁岁年年总不同。从词频统计来看,供给侧质量无疑是今年两会最热的热词之一,通过百度搜索查阅相关信息高达179万条。在近年经济增速逐年放缓、下行压力渐趋增大的背景下,政府管理部门已形成共识: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并非只是需求侧的投资刺激与再平衡,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要创造出高质量的“新供给”,并通过“新供给”引致“新需求”,进而实现当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
  质量型增长道路,是中国经济实现增长质量改善的重要支撑,但如何自觉、内生地引导众多微观决策单元走上这一道路,摆脱对投资驱动、需求刺激、政策依赖等传统发展方式路径依赖的制约,目前还尚在研究中。
  其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一方面是由于缺乏高质量、大样本的一手调查数据。现有众多的政策解读大多只是从局部现象的一鳞半爪中“盲人摸象”,难以对微观个体的内在动机及实施绩效进行深入剖析;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微观视角。现有的政策分析大多是对供给侧质量提升所引致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宏观维度的结构式分析,而没有“抽丝剥茧”式地对如何走向质量型增长的微观支撑因素进行分析。
  由此也就导致我们在实际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个认知盲区:如果中国经济只有走向质量型增长道路,才能实现供给侧质量体系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那么,中国经济应该如何走向质量型增长?其中面临的微观阻碍又是什么呢?
  “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CES)为这一盲区的探索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持。作为一个随机分层抽样为基础、以企业——员工动态追踪观测为目标的大样本一手调查数据库,CEES数据提供了1000余家企业、1万余名员工2013-2015连续三年的众多调查信息,不仅涵盖绩效指标、劳动力成本等结果数据,同时还囊括了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生产设备技术改造、人力资本、企业家特征等不同维度的原因指标。通过对上述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从微观视角出发,就中国经济如何走向质量型发展道路做出一些细致观察,得出了一些启示性的发现,并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英文期刊china economic journal 发表了论文《质量型增长: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
  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发现,将退货货值比率、是否采用国际标准、一次检验不合格率等指标线性规划为企业质量发展指数之后,如果按企业质量发展指数是否大于或等于平均值进行分组,那么与“低质量企业”相比,“高质量企业”在2013-2015连续三年的绩效指标(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全要素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前者,两者之间的绩效差距平均在30%左右。基于面板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两组企业之间具有较强的样本分组稳定性,即“低质量企业”与“高质量企业”之间的转换并不明显。
  我们还发现企业家创新精神、生产要素质量、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走向质量型增长道路的重要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的前提下,企业家创新精神越强(开放性人格特征、风险偏好指数),企业进入“高质量分组”的概率就越高;企业生产要素质量越高(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创新能力(人均研发支出、人均专利数量)越强,企业进入“高质量分组”、实现绩效增长可能性也越大。
  研究还表明,质量型增长模式需要微观基础,而企业家创新精神、生产要素质量、创新能力则是企业能否走向质量型增长道路、从而实现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质量发展的宣传固然能够起到增强企业质量自觉意识的效果,但如果不对制约企业决策的微观阻碍因素进行有效干预,质量型增长道路终将难以从“空中楼阁”转为脚踏实地。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搜索


快捷链接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