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质量文化网-河北省质量文化协会 今天是:

  首页 >> 质量之窗

德国质量文化
文章来源:河北质量文化网-河北省质量文化协会 | 发表时间:2017/6/28 | 点击率:

 

德国质量文化
 -----周德文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人是公认的最讲质量的国度。“德国制造”已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在德国购物,无论大超市或是小商店中,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是不可想象的事情。2004年,欧盟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今后欧盟成员国的产品一律不分国别,统一使用“欧盟制造”的标志,这样,有利于欧盟内部各国企业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统一对外出口。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多其他欧盟成员国的赞成,却遭到了德国的坚决抵制和反对。德国的企业家和政治家一致认为,这么一来,会让“德国制造”这一优质品牌淹没在“欧盟制造”的汪洋大海之中,失去自我,并最终消亡。德国人坚持在自己的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标记,并声称:“我们拒绝使用同一的欧盟生产标志。我们对我们的产品印章感到自豪。由此可见德国人对“德国制造”的高度自信。
“德国制造”的高质量与其先进的质量文化密不可分。首先,德意志民族性格造就德国人严谨细致、讲究品质的质量文化。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出哲学家的民族,哲学讲究严密的逻辑思维,探究事物的本质,这造就了德国人严谨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真、追求事物完美的文化特质。如果要给“品质、勤奋、严谨、遵守规范”这些词找一个形象代言人,大概没有比德国人更合适的了。跟德国人打过交道的都知道,德国人“呆板”、“教条”,就像德国足球队的球一样没有观赏性,但德国人有板有眼,行事认真负责,追求细节和完善。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待产品质量的观念是,误差在标准的正负0.5范围之内,则为合格产品,但是在德国,误差标准为零,也就是对待产品质量根本不允许有误差,这是一种近乎宗教信仰的准则。德国的高速公路沥青层下铺设超过70厘米的水泥基础,完全可以胜任飞机起降和坦克行驶,德国工人每天都跪着把厂房地面擦得一尘不染。可以说德国的民族文化决定着德国人近乎“标准”的质量文化。
德国人对质量细节的追求是有名的。自2005年1月以来,德国新的法规要求生产商不仅必须记录各种食品的去向,而且还必须证明产品的原料来源,这样,在万一发生产品污染的情况下,能够很快地找到原因,可追溯原则适用于所有的食品生产商。如德国超市的每枚鸡蛋上都印有编码,通过编码,可以追索这枚鸡蛋的出产地、鸡舍、饲养方式,一旦质量出现问题,就可以进行质量问题溯源。
德国人有质量坚持的“韧”劲。记得德国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也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德国人埋头苦干,决不肯苟且放弃的坚定精神。德国人对质量的恒久追求是有名的。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件家私、一项设备,他们都会自觉地为百年大计着想,从没有被曝光的“豆腐渣”工程,像我国经常发生的道路、桥梁断裂事件,在德国绝无可能发生。2009年,武汉汉口租界一家金融单位收到一封来自德国的信件,称该大楼为其德国建筑师爷爷设计,现在到了设计年限,提请注意建筑物的修缮和安全。2011年盛夏的中国接连被雨水重创,北京、武汉,长沙,成都,扬州等无一幸免,当每一个城市被暴雨击瘫时,青岛是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这种城市快速排水系统得益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殖民当局铺设的雨水排水管道。巧妙的设计,颇富盛名的德式严谨,保证了建筑工程的高质量,使得这些100多年前的地下排水管道,至今仍可在暴雨中发挥良好的排水作用。
德国人具有强烈的“实事求是”的意识,注重实际、不尚浮夸,这种性格体现在质量文化方面就是讲究产品内在品质,从不华而不实。德国人的住室朴实无华,整齐大方。各种生活用品,如门、锁、开关、衣架、玻璃、灯罩等都牢固结实,注重实用,宁肯失之笨重,决不虚有其表。德国人生产汽车,可能外表没有日本车好看,甚至略显笨重,但德国车绝对是质量持久耐用。也正是因为讲究内在质量,干什么都很认真踏实,德国才会在“二战”后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地崛起,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其二,德国的历史、现实压力造就了德国人奋进求效的质量文化。
德国地处欧洲中央,外在压力大。在欧洲文明(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强大照射下,德国人有屈辱感,但长于精神探索的德国人又自信素质不逊于人。德意志民族又叫“日耳曼民族”,日耳曼的意思是“好斗的勇夫”。不论任何时候他们都不愿意处于弱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觉得德意志民族是具有智慧的民族。因为不努力就会有一天落后于人,这是所有德国人不愿意看见的,养成了德意志民族的好强与好斗的性格。二战后,德国人反思自己,放弃了通过战争的自强之路,转而通过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占领世界市场,求得自身强大发展之路。德国人做事的原则是:要么没有,要么最好,从不追求没有质量的物品数量。如今,全球市场当中有800多个门类的产品,德国30%以上的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各自领域里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企业超过2300家。
现实的德国如同中国一样,对外出口依赖严重,两德统一后,出口贸易创汇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在30%以上,如今德国每3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是直接为出口服务的。没有出口,德国的经济会一夜垮掉。但与此同时,德国制造成本非常高,德国每小时工资成本在欧洲排名前三,高于美国、日本,更不用说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了。德国工人每周工作时间32小时,也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此外,德国企业的环境成本、税收成本也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以出口导向的德国经济要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国家竞争,其保持技术和高质量优势是一种必然选择,现实情况也迫使德国企业文化必须将质量优势放在优先地位考虑。
其三,德国人道德信仰造就了德国人严守规则秩序的质量文化。
德国人信奉基督教,根据基督教教义,人生而有罪,即“原罪”,人必须终生赎罪。信仰上帝的背后是对上帝的敬畏,信众根据“上帝的旨意”行事,以便尽快赎罪,使自己死后能升入天堂。而“上帝的旨意”——《圣经》教义中,诚实、守信、敬业、与人为善等人间美德无疑是其中应有之义。基督教教人从善,从恶者注定要下地狱。这种宗教带来的精神道德约束对质量诚信文化建设无疑是重要的补充。
德国人将严守秩序规范融入了其道德规范。德国强调依法治国、注重法制教育、强调法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且做到了严格的“有法必依”。有一个笑话:在半夜12时开车,看见红灯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这一方面说明德国人在遵纪守法方面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同时也说明德国是一个执法严格的国家。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纵观德国的发展历史,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俾斯麦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到独裁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权和独裁导致下层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顺从精神"或称"臣仆意识"。战后德国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走上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道路,德国人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那种顺从的臣仆意识虽已被摆脱,但长期历史沿袭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于德国人的性格与意识中。在企业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一切按规章办事,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职工们以服从为天职,而领导者则以是否服从命令、遵纪守法作为衡量职工好坏的标准。这也是形成德国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在德国,为违背规范开后门送礼,是整个社会深恶痛绝的,绝无群众基础。在秩序面前,均以“无一例外”为原则,一经法定或公认,人人都“一刀切”,绝无变通,必须自觉执行和维护。 这一方面反映德国文化刻板不懂变通僵化的一面,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严守标准,严格操作程序,这在相当程度上确保德国产品的高品质。比如说,如今德国现有200多项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则和规定,从农药残留最高限量到消费者知情权规定得非常细致,谁也别想靠打通关节违反这些规定。德国人对于法规执行起来说一不二,其原则性是极强的,讲不得半点情面。根据德国现代法律,凡产品出现假冒伪劣,企业会被立即查封,企业法人会立即被法办,企业诚信记录会让当事人永远不得进入这一行业经营,这就是德国没有假劣货的原因。严守市场质量诚信和质量交易法则,对于维护市场质量竞争秩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其四,德国教育文化铸就了质量先进文化。
德国人的质量意识还得益于德国的教育体制。产品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而人的素质又取决于教育。而德国的教育体系在全世界是一流的。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自1807年德国大改革以来,明确提出了“国兴科教”战略。德国规定了本国人必须服从的三大义务:纳税、服役及受教育。176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遍义务教育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全民义务接受教育定为国策的国家。在德国,虽然是义务教育,但不允许学生逃学,凡学生逃学者,家长要被罚款。同时,德国的教育明显向职业教育倾斜。在德国只有25%的初中毕业生,选择通过高中进入大学深造,多达65%的初中毕业生,则进入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德国,青年人的就业志向与我国有很大不同,据1996年德国人450种职业调查,最受欢迎的职业依次为:机动车机械工、电气装配工、泥瓦工、木工、煤气和水管安装工。高级技工占全国技工的比重超过40%,高级技工在德国往往会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人才。如今,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白领的平均年薪在3万欧元左右,而德国蓝领技术工人的平均年薪是3.5万欧元左右。同时0-14级的技术工人分级,打开了德国技工的职业上升通道。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个国家的“蓝领”(技术工人)比德国更吃香。在三年半的职业教育学习中,学生每周有三到四天时间是在企业当学徒,其余时间在职业学校当学生,德国企业把为“德国制造”培养持续的生产者,当作企业发展的必要元素。对职业教育舍得花钱,与大多数国家不同,德国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由企业来承担,占到了整个职业教育的2/3以上。可以说德国的职业教育,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严谨、脚踏实地的德国特色。由于较早开展了普及国民教育,有世界上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职业技术教育,每年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高素质的技工,德国产品的高品质就不足为奇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搜索


快捷链接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