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质量文化网-河北省质量文化协会 今天是:

  首页 >> 经验交流

奏响“天下第一”的华彩乐章——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单位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发展纪实
文章来源:河北质量文化网-河北省质量文化协会 | 发表时间:2017/6/21 | 点击率:

  奏响天下第一的华彩乐章

——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单位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发展纪实

 

  (2016-11-30 09:23:32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报记者 王 越)山,群峦叠翠;海,烟波浩淼;关,耸峙岿然。曲曲弯弯的中国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把山的巍峨、海的浩瀚、关的雄壮紧紧联结在一起,浑然一体,妙若天成。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傲然耸立600年,它见证过甲申大战的龙争虎斗,渝关抗战的刀光剑影,更听到了跨越3个世纪、历经两个甲子的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山桥)一次又一次奏响的“天下第一”的华彩乐章。

    钢桥的摇篮道岔的故乡
    走入中铁山桥的展览馆,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悠久厚重的历史,从晚清时留下的“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厂”牌匾,到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再到如今的中国高铁道岔、珠港澳大桥模型,无不诉说着这家企业百余年的厚重历史和传承创新。
  走到中铁山桥的历史文化广场,体会到的是中铁山桥浓厚的创新文化。从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机器实物,到香港昂船洲大桥巨大的钢桥产品,从一条条铁轨上的道岔到象征企业历史文化精神的雕塑,无不展示着这家企业一直在坚守的优秀文化基因。
  走进中铁山桥的生产车间,感觉到的是它的庞大,30米高的厂房如同一个10层高的楼房,巨大的吊车在空中行走,拽拉着一个个钢桥组件从一个工序进入另一个工序。最小的产品都有十几吨,最大的单件产品300多米3000多吨,厚重的钢材演绎着现代“钢桥”的故事,连接着山峡河谷、海洋湖泊的两岸,也联通着中外世界,展现了这家企业在业内的雄厚实力和对高品质的孜孜以求。
  “这个厂门是100多年前我们公司建厂时的厂门”,“这个钢梁是当年武汉长江大桥建造时的产品”,“这些杆件将要运往美国在阿拉斯加大桥建造现场进行拼装”,“这是我们在钢箱梁板单元制造中首先研发应用的智能机器人焊接系统”……展览馆里、文化广场上、生产车间中,陪同中国质量报记者的中铁山桥副总工程师田智杰每一次介绍和讲解中,无不透露着骄傲、自豪和自信。
  的确,山桥人有骄傲的历史。中铁山桥隶属于世界排名和品牌双500强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894年,一直延续并保持了桥梁钢结构和铁路道岔两大核心业务,产品远销6大洲30多个国家,是中国“钢桥的摇篮、道岔的故乡”,也是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桥梁钢结构、道岔产品制造企业。
  山桥人有豪迈的成就。他们创造了33跨长江、17跨黄河、12跨海湾的壮举。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南京大胜关大桥、苏通长江大桥以及港珠澳大桥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桥梁,推动了行业技术发展,为传承中国民族工业创造了一座座丰碑。自1912年制造了中国第一组道岔开始,中铁山桥累计生产各型道岔30余万组,率先研制了中国第一批时速160至350公里准高速和高速道岔,生产的时速350公里62号高速道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中国高铁道岔的制造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山桥人有自信的根基。122年来,中铁山桥以“传承民族工业血脉,打造民族企业品牌”为己任,树立了享誉国内外的山桥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最高荣誉。今年又刚刚荣获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殊荣。
  追求卓越的精细化质量管理
  最高的单位扣了8056元、最低的单位扣了1000元;最高的单位奖励了3000元、最低的单位奖励了280元,这是记者在中铁山桥2016年9月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报表上看到的结果。该考核报表以中铁山桥二级部门为考核单位,比如道岔车间、桥梁公司等。质量考核是集团公司考核的主要内容,在9月的考核报表中,道岔车间、桥梁公司、江苏中铁山桥重工等7个单位由于在“质量月”活动中表现突出,各奖励2000元;某车间因加工错误造成产品“三包”,被扣除了8056元,还有的车间在质量内控检查中发现因加工问题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被扣除了3000元。
  按照惯例,中铁山桥质量中心副主任张瑶每月的8日左右,都会签署上一个月的考核报表,然后送到公司的经济运行部,最终的考核结果核实之后,将会与每个考核单位的绩效奖金挂钩。而每个被考核的单位分解进行内部考核,将具体的责任、原因以及贡献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实施“精准”考核,达到精细管理的效果。
  “这些考核会依据质量检查巡查的结果、不合格产品出示单以及售后服务反馈等多个渠道综合考虑,它的效果就跟‘医生’看病似的,看着‘单子’就能知道‘病’在哪里?得了‘什么病’?也便于‘对症下药’,不断提升质量水平。”张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中铁山桥,这样的质量管理模式,是“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框架的卓越精细化质量改进体系”中的一环,企业的每个职能管理部门都有其独特的质量改进方法,由此,它获得了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的提名奖。
    所谓“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框架的卓越精细化质量改进体系”,它是中铁山桥在全公司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全面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与卓越绩效管理体系融合改进而来。
  近年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为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在全公司启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铁山桥为了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引进了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中铁山桥结合工业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创造性的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制定了《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工业产品精细化管理办法》,实现了工业产品的精细化的深化管理,为卓越绩效管理注入了新的内涵。中铁山桥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在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成立了全面负责公司质量管理的质量中心和独立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制定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质量中心下设质量管理部和质量检查部,由公司总工程师担任质量中心主任,每月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对质量工作进行分析和部署。
  张瑶表示,中铁山桥的“精细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完善的制度体系。在中铁山桥,任何一个岗位,有着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要求,也有着明确的考核方式。有依据、有考核、有奖惩,完整的闭环体系使得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的质量要求、质量规程非常明确,质量责任和权利也非常清晰。
  据悉,中铁山桥遵循“优质产品是山桥不懈的追求,顾客至上是山桥永恒的承诺”的质量方针,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积极实施“质量强企”战略,并始终把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系统建设。结合行业特点,依据国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中铁山桥编制了《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建立了一整套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涉及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储运交付、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形成全过程质量控制闭环。建立了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机制,大力开展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建设,推行产品和工作质量做到“一次做对零缺陷、一步到位零距离”的双零质量标准文化,积极开展产品创优和工程创优,精心打造精品工程,打造具工匠品质的“山桥制造”。
    始终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弧光的映衬下,曲岩瘦削的脸庞,一副自信的神情。在他手中,焊枪显得听话而轻巧,一会儿工夫,一个作品焊接成功。在他手里,焊接,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作,而成为一项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
  作为中铁山桥一名普通电焊工人,近20年的电焊生涯让曲岩拥有一份不凡的业绩: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二届“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技术工人”……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长江公路大桥,他们创新的熔透焊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实际焊接中的小问题,实现了工程质量的提升。不仅如此,曲岩还是第一批“走出去”为德国建桥的中国工人。2008年9月,身为中铁山桥电焊班长的曲岩,接手了在德国建桥的任务。随后又加上了法国、挪威等多个国家,赢得了外放的一致好评。
  现在,中铁山桥专门成立曲岩学习(创新)工作室,它以学习、研究、培训、创新为主要目的,是一个展示职工技能和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的平台,也是中铁山桥一直传承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一桥横跨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落成。由于当时焊接工艺和钢板质量的限制,大桥采用了较为原始的铆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要将烧红至1050度的铆钉在5秒内穿进接孔,穿出的部分被铆钉枪压进去,就可以将两个独立部位连接起来。
    “这种工艺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不用了,但在当时却是非常考验工匠的水平的。”田智杰边说边形象地解释道,1000℃以上的高温,造桥工匠不仅要一下子甩上去,还要迅速铆接上,如果没有过硬的功底和扎实的技术是很难完成的,而在中铁山桥的各个车间、各个施工现场,活跃着一大批类似曲岩这样的大国工匠,他们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提升着每一个细节的质量、每一件产品的质量、每一项工程的质量。
  如果让你拿着一根长1.2米的燎枪,保持一个姿势,最长能保持多久呢?有位叫陈云林的工人最长能保持3小时多小时。如果让你盯着一个温度在600-800℃的火点看,你能看多久呢?陈云林最长能看一上午。
  这个陈云林,就是中铁山桥山海关桥梁公司修整三班班长,高级技师。在3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陈云林修正过的大桥达到500多座。他时刻注重产品质量,没有出现一件废品,杆件修整合格率达到100%,精湛的技能在公司,乃至造桥行业名声远扬,成为火焰修整行业的佼佼者。
  1500℃炉火的映衬下,吴继刚眼神犀利,紧盯浇注工序的每个生产细节。今年42岁的吴继刚是中铁山桥铸钢车间工人技师、浇注班班长,他已经在浇注一线岗位拼搏、坚守了22年。
    细心钻研,勤学苦练,让吴继刚练就了一手绝活儿。生产高锰钢辙叉需对钢水进行精炼,添加矿石、锰铁、英石等多种原材料,其中一项不合格就达不到工艺标准,他一眼能看出原材料是否合格;钢水包内壁由耐火材料砌成,多次使用以后,很容易穿包,造成钢水泄漏,他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需要重砌;浇注铸件,钢水够不够,探包杆一插,他就能知道包里有多少钢水;日常生产所用的10多种关键件,哪怕是1毫米的尺寸误差,他也能及时发现……吴继刚追求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正是有了一大批工匠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铁山桥铸造了一个个精品,一项项工程,历经风雨考验。
  用创新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族品牌
  今年3月28日,被孟加拉国人民誉为“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的桥梁板件在山桥产业园正式下料生产。
  帕德玛大桥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之一。在这座“梦想之桥”的制造中,中铁山桥的焊接机器人、微型焊接机器人等智能化机器人将再显身手。同样地,中铁山桥将再次在海外书写自己的新篇章,擦亮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和打造中国民族品牌。
    “多年来,中铁山桥正是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保证了企业的基业长青,也让中铁山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田智杰说。中铁山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注重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保障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技术中心,主要工作就是开展科技创新,提升中铁山桥的技术实力,以及为提升品牌影响力服务。
  自1899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孔铁路钢桥梁,1912年生产出中国第一组铁路道岔起,中铁山桥先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从全国铁路第一次提速到第6次提速,从提速道岔到高速道岔,中铁山桥的道岔产品在不断丰富种类的同时,也在不断注入新的技术含量,成为了中国道岔技术的领先企业。
  有了国内的长期积淀,中铁山桥走向世界也就变得顺理成章。2012年,中铁山桥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一举中标美国纽约维拉扎诺海峡大桥。人民日报在专题报道中国桥梁跨越发展中这样写道,“在国际桥梁舞台上,手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中铁山桥展现出令人信服的实力,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
  此后,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对此事进行报道,并一改以往对中国产品的怀疑态度,而是引用纽约大都会运输署官员的表述:价格并非他们唯一的考虑,中国企业在制造桥梁组件领域已然是“专家级”了。
  来自美国全国钢铁桥梁联盟的比尔•麦克兰尼认为,虽然很多美国企业都能够建造桥梁,但是,没有几家企业拥有建造或翻新大型桥梁的经验。麦克兰尼说:“中国人建造了很多种此类桥梁,因此他们更有发言权和优势。”
  经过4年的持续努力,今年6月30日,美国纽约韦拉扎诺大桥的最后一块板单元从秦皇岛港码头起航,驶向大洋彼岸。美国维拉扎诺海峡大桥的业主在检查了板单元质量后,致函称赞道:“中铁山桥无疑是世界领先的钢结构制造商之一。”
  “这些钢梁将会运往孟加拉,用于帕德玛大桥的建造。”在桥梁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有幸见到了正在加班加点生产的新的中铁山桥品牌工程产品。
  目前,中铁山桥积极布局构建技术创新产业链,推进以公司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推进信息化的科技创新模式。与多所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专利、工法、标准和规范开发为重点,全面推进公司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近5年,中铁山桥累计完成科技攻关课题398项,专利45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鲁班奖6项、詹天佑奖2项。凭借过硬的质量品牌,产品出口到美国、德国、挪威、新西兰等发达国家。
  阳光依然慈祥,当它一次次把温暖无私撒向大地的时候,中铁山桥已经走过了122年。但是,一个声音却分外响亮:山桥不老!就像那亘古不变却每天如新的太阳一样。
迎着朝阳,中铁山桥新的征程,刚刚开始。
 
坚守百年积淀
——专访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慧成
 
 
  □ 本报记者 王 越
  “百年企业无一不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铁山桥的发展也印证了创新就是企业的生命力。”谈及中铁山桥百年基业长盛不衰的秘密,中铁山桥总经理李慧成在接受中国质量报专访时如此说道:“中铁山桥致力建立‘创新型企业’,坚守百年积淀,专心桥梁道岔制造,强化以‘标准精细’为重点的管理文化,打造具有工匠品质的‘山桥制造’。”
  在李慧成看来,中铁山桥能够成长为国内桥梁钢结构和铁路道岔建造的领军者,近年来更是进军国际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代表,取得成功最核心的因素是积淀百年的“创新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中铁山桥的文化源于120多年沉淀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中铁山桥树立“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和追求“百年山桥基业长青”的梦想正是对传统文化的基因的现代表达,得到全体员工的高度认同。
  李慧成说,对于122年历史的中铁山桥而言,历史的积淀蕴藏着深厚的企业文化。中铁山桥今天的成功源自于她发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和“敢想敢干敢争先,求真求实求发展”企业精神,承担起了传承民族工业血脉的历史使命,建造精品,改善民生,把创造中国质量品牌作为企业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按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价值观,塑造新文化,共铸山桥梦”企业文化建设方针,中铁山桥以塑造世界一流文化的战略眼光,系统完善了三大识别系统和企业文化理念。目前,基于实现“百年山桥,基业长青”这个目标,围绕着“传承民族工业血脉、打造民族企业品牌”,中铁山桥在质量管理、文化塑造、品牌传播等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认为,质量是品牌的基石、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创新是品牌的源泉、市场是品牌的舞台。”李慧成说,中铁山桥通过质量为先,建设世纪精品工程;文化引领,增强全员品牌意识;创新驱动,推进品牌持久发展;市场磨砺,发挥卓越品牌效应,中铁山桥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据介绍,中铁山桥把优质产品作为品牌的基石,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大力加强工艺创新,改进生产工艺,制定了严密的产品工艺标准和质量追溯制度,打造精品提升品牌。在技术创新上,中铁山桥以工艺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项目课题为载体,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每年保障不低于销售收入3%的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为传统产品注入了新工艺、新技术、增添了新动力、新活力。直至今日,《中国铁路钢桥制造规范》仍由中铁山桥负责编制。从世界第一跨的苏通长江大桥到如今世界最大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从中国第一批铁路时速160公里准高速道岔到时速350公里高速道岔,中铁山桥创造了许多现代的“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一”,为传承中国民族工业铸就了一座座丰碑。
  摘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后如何持续改进自我?李慧成说,中铁山桥将着力提质增效,继续深化卓越绩效管理,建立全面和专项的“企业体检”制度,以促进“三大转变”为主线,推动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打造核心竞争力,努力在中国创造征程中,再铸新的辉煌。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八雨 )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搜索


快捷链接


相关机构